2024哈尔滨工业大学“尖班”来了
新航学成综合整理哈尔滨工业大学顶尖创新人才班相关内容,推荐感兴趣的考生收藏、点阅。
哈尔滨工业大学“尖班”来了!6至7年内完成本博贯通培养
近日,哈工大制定出台《关于选拔与培养新时代顶尖创新人才的若干意见》。学校在已设立的院士特色班、未来技术拔尖班基础上,新设立院士担任导师的顶尖创新人才班(“尖班”),探索6至7年内完成本博贯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目前,“尖班”学生将从未来技术学院遴选,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后续将随着探索深化,逐渐扩大遴选范围。
学校为何要设立“尖班”?“尖班”学生如何选拔、培养?学校将为“尖班”提供哪些政策、资源支持?一起来看——
1、哈工大为何要设立“尖班”?
近年来,学校聚焦培养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和治国栋梁四类新时代杰出人才目标,加速推进“数理基础+领域基础+交叉融合”“1+1+X”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大力度深化招生、培养、就业一体联动,创新推出“院士班”“战略班”“总师班”等人才培养品牌载体,全方位支持学生在“强国有我”赛道上努力跑出好成绩。
谈到设立“尖班”的整体考量,本科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校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结合点,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持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有组织人才培养效能的持续提升,有力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对时代变革大势急需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人类发展新挑战,在人工智能与智能生产的新时代,着力培养面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哈工大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为此,学校将充分发挥航天第一校“尖兵”优势,以四项重点领域改革成果为基础,以发现力、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的培育和激发为导向,深化人才自主培养供给侧改革,摆脱传统知识性培养惯性,进一步打破课程架构桎梏,突破固定学分限制,灵活缩短学习年限,以“大师引领”汇聚优质资源,全面强化核心价值塑造与综合能力养成,构建培养快车道实现创新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探索6至7年内完成本博贯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加速培养具有志远坚韧、独立审辩、本源开创、博学笃行特质的新时代顶尖创新人才。
2、“尖班”学生如何选拔、培养?
“尖班”学生将从未来技术学院遴选,实行动态进出机制。由院士担任导师,选拔和培养过程主要基于学生的学术表现、研究潜力和专业志向,确保选拔出的学生具有卓越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从入学开始,通过画像和成长两个阶段,完成从本科到博士的贯通培养。后期可根据实施情况拓展学生数量和导师队伍。
(一)画像阶段
画像阶段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自己画像、导师对学生画像两种方式,对学生是否具有顶尖创新人才潜质进行深度研判和遴选考核。遴选考核侧重过程性、个性化,充分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身心健康状况等。
大一入学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学术志向,自愿申请参与院士导师的指导计划。院士导师将根据学生的申请材料、面试表现以及个人特质,进行初步筛选并决定是否接纳学生进入院士团队。
确定指导关系后,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基础、志向以及发展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制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发现力、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力。导师将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不断对学生进行“画像”,全面了解学生的特质和潜质,为后续培养和动态进出做出针对性的规划。
画像阶段一般为两年时间,第二学年结束后,导师需明确学生进入成长阶段或退出“尖班”。
(二)成长阶段
进入成长阶段的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学术创新成果,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完成本科综合设计(论文)。
大三学年结束获得推免资格后,依据本科学业完成情况,学生可随时申请毕业,并通过“博士研究生招生优秀生源快响行动”获得直攻博资格,提前转段进入博士阶段培养;再用3~4年时间,达到高水平博士毕业标准,在6~7年内完成本博贯通培养。
学生取得博士学籍后,如有意愿,可以与“未来英才”计划畅通(入选者将获得每年20万元薪酬、博士毕业后可按“启航学者”等人才计划聘任到相应岗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营造攻坚克难的生态,引导学生敢于向关键科学问题和国际前沿问题进军,并将其作为论文选题清单,在科研攻关中练就真本领。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
有主动性才有创新的可能。人才培养改革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导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只有站位高、格局大,才能走得更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
3、九大举措全方位支持“尖班”学生培养
举措一:量身定制,构建“一生一策”培养计划
突破现有专业培养方案限制,以价值塑造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知识需要为导向,根据学生特点量身定制培养计划,不强调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并可根据学生的成长路径,灵活调整本博贯通培养方案。
举措二:志趣牵引,探索实施全学段专业任选
在全学段内,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选择建议和指导,师生共同评估全学段专业任选制度下的学生学习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
举措三:大师引领,强化交叉融合协同育人
通过跨学科导师制和跨学科科研项目,进一步推广“大师+多学科导师团队”交叉融合协同育人范式,以推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为抓手,鼓励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和拓展能力,让学生在大科学、大项目、大系统实践中锻炼成长。
举措四:课程重构,突破固定毕业学分限制
根据培养需要大力重构课程内容,设计覆盖多学科、多领域、多维度知识的强综合性课程,减少须学课程数量,保证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保证国家规定必须修学课程和必要基础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减少毕业学分要求。
举措五:能力培养,优化高质量学科竞赛组织模式
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主题,优化并升级学科竞赛组织模式,将其作为一种创新游戏,以阶段性反馈驱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自主探究的意识,鼓励学生充分释放自我内驱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举措六:质量为先,深入推进本科综合设计(论文)
打破学生传统的“先知识后能力”的学习模式,深入推进本科综合设计(论文)申请制,鼓励学生将项目内容及创新成果与本科综合设计(论文)相结合,满足学校质量标准,即可提前申请结课答辩,通过后获得相应成绩和学分。
举措七:快响优化,灵活缩短本博培养周期
进一步优化博士研究生招生优秀生源快响行动机制,为优秀本科生提前转段进入博士阶段培养开设窗口。大三学年结束获得推免资格后,依据学分获得情况,可随时毕业,并利用快响行动机制获得直博生资格。
举措八:评价革新,强化学术成果质量要求
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前沿性及突破性,以学位论文的学术价值为导向,改革授予依据,创新论文形式,强化学术成果质量要求。
举措九:智慧赋能,推进学科专业+人工智能改造
进一步推进学科专业+人工智能智慧化改造,加强学科专业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辅助学生更快地获取多维知识、发现新的科学规律和现象,加速科研进程,提高科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