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清华大学本科新生大数据
2020年,清华大学共录取内地学生3500余人,港澳台学生60余人。内地学生中,理工类考生占比62.2%;文史类考生占比7.2%;艺术类考生占比6.9%;来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不分文理)占比23.6%;通过强基计划录取新生939人。另录取了来自全球49个国家的国际学生300余人。
新生共来自全国1100多所中学,其中,来自西部地区省份的学生约占26.6%,农村及贫困地区生源占20.2%,少数民族考生占9.7%,男女生比例约2:1。
生源优势高位再攀升 强基计划成顶尖学生新选择
2020年,清华大学在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新一轮高招制度改革和强基计划,不断完善招生选材体系,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无论是面向国家关键领域战略需求的基础学科,还是实力强劲世界一流的工程科学,文理融汇古今贯通的通识教育,又或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攸关的临床医学,都吸引了一批心系家国、胸怀天下、热爱清华,具备创新潜质、综合素质全面的考生踊跃报考。他们在高考、强基计划、学科竞赛等舞台上挥洒青春展现自我,在面临未来深造选择时,坚定初心不约而同共赴清华。
清华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种家国情怀也吸引了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将个人志趣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从专业选择来看,更多考生在报考时不再拘泥于本科阶段的专业,而是将整个高等教育进行统一规划,本科阶段更加注重大学的学风、育人理念和价值观;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尊重自己内心热爱,从自身的兴趣特长出发选择专业志愿,呈现出了更加理性、多元的特点。
通过清华大学招生老师和志愿者热情、细致、高度诚信的专业咨询工作,2020年,清华大学在全国各省文理统招批次第一志愿满足率接近100%,向考生兑现了“知线、知位、知专业”的承诺,帮助考生做到了专业选择心里有数,志愿填报心中有底。
2020年,国家强基计划首次实施,清华大学围绕“为国选材、厚植强基、拔尖领军、创新未来”的强基计划人才选拔培养定位,精心设计,深度改革,全面推动,以书院制培养、理-工双学士学位、科教协同以及本-硕-博衔接等创新型培养模式,打通评价、选拔、培养和后续发展多个关键环节,获得了考生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吸引了16000多名优秀考生报名强基计划。经过科学、公平、公正的考核环节,最终选拔出了939位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子,保质保量完成强基计划招生计划。
在选择强基计划考生中,不乏诸多传统意义的高考高分考生和在基础学科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天赋的学生。他们在诸多选择面前时,毅然放弃了一些“热门”选择,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据不完全统计,被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的新生中,9人高考成绩都排在所在省份的前10名。
学科奥赛录取方面
2020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入学保送生共224人,其中131人进入清华。生物学、信息学两科竞赛保送生约70%选择保送清华。尽管由于疫情影响,数学、物理、信息学尚未举行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但清华大学已经录取6枚金牌获得者和1枚银牌获得者。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手握国外名校offer的学科竞赛保送生也最终选择了清华。
国际学生招生方面
清华大学自从实施国际招生录取改革以来,生源结构不断完善,生源质量逐步优化。2020年,共录取来自全球49个国家的300余名新生,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欧美国家数量最多。
新增专业备受考生青睐 计算机金融双学士学位录取30人
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开篇对话现场
2020年,清华大学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启动本科招生,为既想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改变世界,又想学经济与金融经世济民的学子,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为清华大学首批设立的双学士学位项目,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由计算机系和经管学院强强联手,以期加强学科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促进学科交叉基础上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项目推出后,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经过严格的二次选拔综合考核,共有来自17个省份的30名考生即将入读该双学位项目,成为通过严谨审慎培养方案制定,从而畅游计算机和金融两片学术瀚海的“第一批”本科生。
什么样的学生最终选择了接受计算机与金融的双重挑战?通过与入选该项目学生的充分交流,我们发现他们具备一些共同的优秀品质,即对清华大学学科实力高度认可、对自身能力高度自信、对个人兴趣志向充分尊重。
此外,为了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及人才培养需要,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新设立了“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本科招生宽口径专业,用于招收专业兴趣浓厚、对投身城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有强烈志向的优秀考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国外基建市场的开发,我国土木行业迎来了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机遇,基础设施行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但该专业实践性强、学习周期长,工作地点往往远离大城市,且强度大、条件艰苦。同时,土木类高层次人才准入门槛高,通常需有注册工程师等特定的执业资格,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来讲,也需要保持培养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为此,2020年,清华大学在全国各省区市均将“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的录取批次设置为提前批,采用“本硕”“本博”贯通培养机制,在读期间不转专业,兼顾学生的专业志趣、自主发展和专业化培养,共录取了79名有志于投身土木、水利与海洋事业发展的优秀学子,并将通过宽口径贯通式培养将他们培养成为服务国家土木、水利与海洋事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
力促教育公平 自强计划认定及录取人数创新高
力促教育公平,清华大学始终坚持多措并举,为寒门学子点亮希望之灯。2020年,来自全国28个省份268所中学的317名农村学子获得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降分录取优惠认定,最终共有197人成功考入清华大学,认定人数及录取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2011年,清华大学首创并精心实施了自强计划,率先面向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倾斜招生政策,给予通过考核的寒门学子以不同分值的降分录取优惠,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寒门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条从寒门到清华园的绿色通道。2019年,清华大学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区,主动将自强计划升级为自强行动,坚持做到政策到位、宣讲到位、培养到位,积极为来自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寒门学子圆梦清华创造条件和机会。
2020年,清华大学在全国28个省份投放了自强计划招生名额,共有317名农村学子通过考核获得降分录取优惠认定,来自全国268所中学,认定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23人;最终共有197人成功考入清华,比去年增加91人。
比如在经济资助方面,清华大学有完备的学生资助体系用以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学子的后顾之忧,仅2019-2020学年度,清华大学就发放助学金1970余万元,资助学生4300余人次。除了经济帮扶,清华大学还通过学习发展指导体系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予以特殊关注和深度关怀,为其提供发展性支持,帮助学生补短板拓视野,顺利融入大学生活成长成才。比如,清华大学为贫困地区学生配备了“双导师”,在专业老师辅导其学习科研之外,聘请已毕业的成功校友指导其长期规划;推出学生发展性资助“阳光工程”,还通过“鸿雁计划”和训练营等,开展英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国际交流能力提升课程,提供海外交换研修机会并资助经费。
据统计,2012-2014年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中,超过96%的学生已顺利完成本科学业,近70%的学生继续深造,比例均略高于全校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