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西志愿填报辅导机构讲解志愿填报中的容易犯的错误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考生和家长开始关心志愿填报的问题,同样,每年也都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因为报志愿的失误导致高考失败!今天新航学成就带大家看看高考志愿填报中的这6个典型错误。记住了,就千万不能犯错,不然,后悔的是自己。
失误一:院校之间梯度不合理
院校志愿的梯度,要结合高考分数和志愿个数来决定,通常来说,如果是4个平行志愿,高考总分750分,A、B院校志愿间的梯度以相差9-10分为宜,如果A志愿院校去年的录取分数线为600分,则应选择去年录取分在589左右、590分左右的院校作为B志愿。如果是5个平行志愿,高考总分为750分,A、B院校志愿的梯度以相差8-9为宜。院校之间的梯度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没有梯度,造成志愿浪费;也不能过大,梯度过大,会浪费考生分数,除非在这个分数区间,没有适合考生报考的院校。
因此,考生和家长需要提前了解各大高校历年的录取分线。在查询到自己目标院校的历年分数线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情况,调整好分数差,进行搭配报考。
失误二: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
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规则,一名考生投档到A志愿学校,由于分数较低,刚过投档线,专业志愿填得较热门,专业志愿还不服从调剂,那么很大可能会被退档,而退档之后将无法再投到本批次的其他志愿。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很多高校承诺“进档即取”,但必须满足“专业志愿服从调剂”的前提。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谨慎考虑是否服从调剂,有没有信心和把握自己一定会被心仪的专业录取。
失误三:只考虑分数,不考虑兴趣
在实际填报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只以分数为依据,根本不考虑兴趣,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对学校、专业不满意。
在填报志愿时,通常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实力原则”——按实力进行定位;二是“政策原则”——符合高考政策和志愿填报的规则;三是“兴趣原则”——结合实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要从学业和职业发展角度来选择高考志愿,不要把高考志愿与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割裂开来。根据统计,大学退学事件,70%以上发生在大学一年级,而导致学生一年大学不满即退学。
失误四:只盯着本地院校
近年来,很多考生在填报一本的志愿时,一般都将选择面放宽,全国各个地方的高校都看一遍。但在二本填报中,大多数只选择自己本地的院校,而不愿意选择外地院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合理组合,把眼光放宽,不要只盯着本地的高校,学会放眼全国,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几率。
失误五:重“热门专业” 轻“新兴专业”
面对数以千计的专业,到底该选择哪一个?这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面前所纠结的问题。当然,他们基本也都会去选择当下的“热门专业”,认为“热门专业”好就业,以后的薪资福利待遇都会好。
所以就造成了在同一个批次开设这些“热门专业”的院校,出现严重“撞车”,导致分数同比往年升高,一些考生会失利于这些专业,出现“退档”的情况。
其实,毫无疑问,热门专业是学校的“拳头产品”,师资力量最强、软硬件设施最佳。在学习这些专业时,学生可以接触到学术的前沿,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到专业领域内的前辈大师。然而,在看一些新增专业时,比如说物联网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家长和考生去了解的范围有限,包括专业的学习、开设院校、师资力量、深造机会、就业情况参考的资料或是实证偏少;此外,重要的是没有以前的录取分数作为参照,考生和家长往往很难定位,就会造成好多人不考虑或是不愿意填报,所以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低一些,给了考生一个录取机会。
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新增设的专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某些行业,为该行业缺乏专业人才而开设的。所以家长面对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慎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去学习与发展,把握住这些机会。
失误六:押宝在入学后转专业
在往年的填报中,有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考入“好”的院校,比如一定进入985或者211院校,由于分数没有优势,所以家长们都借助于“服从专业调剂”来实现“帮助”孩子进入这些院校,牺牲孩子的优势专业。因为大家期望入学后,可以利用大二时“转专业”的机会来扭转孩子 “专业调剂”的局面。
但是大家要注意,部分高校确实大幅增加校内二次转专业的机会,以抵消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允许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5%的优秀学生,根据学习成绩重新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
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利用这类政策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各高校转、换专业管理办法都有条条框框加以限定。
因此,家长和考生们一定慎重自己的专业选择,在志愿填报上多下功夫,仔细研究,尽量让考生在自己填报的专业中被录取,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服从专业调剂”上。